未来企业的维修管理趋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维修与管理(e-maintenance)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近年来企业内部维修技术与管理朝着多技能、多任务的广度扩展,而外部合同化服务朝着更精专的深度发展。
企业的维修策略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大方向。
1.维修策略的转变
(1)从过度维修到有效维修:传统维修以生产保障为前提进行,有时候缺乏对维修效率和成本的控制。不少企业的维修经理宁可进行设备的过维修(冗余维修)也不愿意看到维修不足造成设备停机、影响生产的局面。这种理念使得设备维修成本、备件成本具高不下,降低了企业效率。在激烈竞争和企业纷纷进行成本战略管理的局势下,维修经理逐渐认识到有效维修的重要性。
(2)由固定间隔维修到状态维修:定期维修,TBM--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曾经是企业最常用的维修策略,这种维修策略可能造成维修过剩或者维修不足,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状态监测后的状态维修所取代,这需要企业更高的技术支持和知识基础。
(3)对影响设备状态的参数监控:现在更多设备带有自检测系统或者由用户装备状态参数检测系统,企业通过对设备信息的了解而进行维修决策。
(4)仅处理出问题部分,可裁剪式维修(项修):大修在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历史,企业更重视有针对性的、可裁剪式的维修,即项修活动,使维修成本降低,更有效率。
(5)优化设备运行时间,减少非计划停机:企业运用智慧和管理手段,通过维修策略组合、各种机会的利用来优化设备运行时间,减少全流程停机等待时间,提高效益。
(6)优化预防维修,避免不必要干扰:预防维修的方式很多,包括状态的、定期的、人工检查后的、质量导向的预防维修等方式。通过运用预防维修策略,企业可以保证在正常工作时间不受设备故障影响,使非计划停机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2.提高维修效率的训练--消防队式的训练
消防队式的训练并非训练成消防队。企业维修部门如果是消防队式的角色,说明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忙于应付补救,处于完全被动局面;而消防队式的训练则要求企业维修部门从反应的快捷、处理问题的专业水准、行动速度的沉着果断等方面具备消防队的素养。这样一支队伍对于保障设备流畅运行、减少停机时间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收集设备结构和维修信息诀窍:
(1)搜集设备结构与维修技术信息:企业要在这方面的知识管理下功夫。在设备采购、生产厂考察、设备安装、设备拆解维修等各个阶段要全程跟踪,通过记录、拍照、绘图等方式采集设备结构与维修方法信息,通过查阅资料、杂志以及网上信息进行补充,为今后形成教材、手册做好准备。
(2)编成教材--OPL进行培训:将采集到的信息组织专人编辑成教材、手册、指导书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达到知识共享;
(3)维修前的设计与准备:维修前除了常规计划之外,对维修程序、路线、优先顺序、问题预测、问题对策、相关备件、辅助工具等方面进行精细设计,做好详细准备,以减少过程失误,提高检修效率。
(4)维修实践与观摩记录:建立制度,利用每一次检修机会,做好跟踪拍照,对维修检查出来的问题、备件的损坏、维修方式、处理方法进行记录。
(5)马上建立经验知识库,维修后的经验输入知识库;将维修实践观摩记录的内容储存在企业内部计算局域机网络,作为原来知识、信息库的补充,作为共享的知识。
(6)知识库的更新与分享:知识库不断更新、充实,不断供相关员工学习、分享、指导今后的维修实践。
企业维修人力资源方面也将发生适应性的变革:
随着企业设备复杂系数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企业会出现两种变化:生产运行人员越来越少,维修也越来越少,但相对于生产人员却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运行操作人员的技能会简单化,相应难度降低,而维修人员的技能复杂化,难度提高。
现代维修组织功能更注重维修策略的设计及不断优化,也更注重内部培训和寻求外部的培训资源。企业也支持"多技能--多任务"员工的塑造和培养,目的是减少资源成本,充分发挥员工技能,兵不在多而在精,人手少但全副武装!
企业应用基于资产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系统会不断发出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电话或E-MAIL报警,并提供决策依据;
组织功能是根据信息与知识及时做出分析报告和维修决策。
资产知识对维修的优化作用主要集中在:
(1)计算机分析运行与纠正维修状况,优化预防维修过程;
(2)检测出隐患,建议改善内容;
(3)仿真过程,优化备件库存。
未来的企业更注重对知识资产管理的投入,人们不断地搜集、培训,不断地将蕴藏在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有意识地转化为显性知识,不断地鼓励员工分享经验和知识。这种鼓励包括外在的鼓励--奖金和物质激励,以及内在的鼓励--员工的成就感、主人翁感觉和自我满意心态。企业将建立起更适应知识资产管理的环境--愿景与企业文化,创造刺激、挑战性的工作,愉快、幽默的工作环境,理解与和可实现的目标,自上而下的公正、有效的管理,公正的奖励分配,具有区域优势的收入状况。这一切将为知识资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企业需要的设备现代管理
下一篇:设备分类与维修策略是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