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管理咨询——提供企业精益战略管理咨询落地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值得信赖的精益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益知识 > TPM >
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10-22         浏览:
       设备维修管理对企业发展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从社会和企业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现行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设备,企业间竞争加剧,设备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维修体制、维修观念和维修方法的束缚。本文对当前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试 图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维修管理的社会分析

       当前,社会分工不断深化,设备维修管理已经开始形成一个行业,从设备维修环节独立出来。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维修体制已经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一些城市出现了行业协会,但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行业维修体系还没有形成。中小企业的维修力量不足,一旦发生重大故障就束手无策,一般只能等厂家派人来维修。同国外发达国家的设备维修体制相比,我国的维修市场还远不发达,尚不能提供全面、实时、周到的服务。

       同时,国家为了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制定出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譬如国务院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对设备的生产、使用、检测等提出具体的要求。环保和节能也是设备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见,设备维修管理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也必须考虑设备对社会影响的外部性。
 

2.设备维修管理的企业分析

       随着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用有限的资源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后勤角色的设备维修管理却没有得到更多关注,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维修管理体制结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大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强调企业内部的控制、指挥与协调。例如,设备维修部门按职能分成机械组、液压维修组、电气维修组等。这种对维修工人进行专业化分工,在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于现代日趋复杂的设备来说,这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先进制造设备的维修管理要求。

(2)维修绩效机制不健全。
      很多企业明确规定每个员工的职责以及奖惩制度。如操作人员只管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运转等。员工与员工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对设备的考核一般是多罚少奖,这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由于设备维修市场还不成熟,许多企业是自己维修,国企中出现很多高级技术维修人员流失。当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培训出高级技术人员后,由于缺乏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被一些民企、外企以高收入待遇挖走。对领导的考核机制不健全,“重生产,轻设备”现象严重。

(3)维修方式不合理。
      大多数企业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方式单一,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等先进的维修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有些企业采用预防维修,也是靠经验进行维修,采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的少之又少。
 

二、对策分析

1.建立设备维修体系

       强化分工体系,形成设计、生产、使用、维修等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从而达到社会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需要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引导建立统一有序、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设备资源市场,建立企业间设备维修的动态联盟,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企业也应根据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外包维修还是自主维修等 多种维修方式。

2.建立综合设备管理新模式

       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怎样使得设备在使用期间的效用最大化,同时必须满足国家对环保、节能的要求。

(1)转变设备维修管理理念,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思想。

       设备不仅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必要工具,也是企业经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设备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行,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必须从系统角度思考设备维修管理问题,把设备作为系统,五要素为:

输入物:原材料、能源;

输出物:合格产品;

处理:设备;

管理:运作初始条件、设备操作、设备状态检查、设备维修(包括自身维修和外包维修);

反馈:产品属性的测量值。

把设备管理看作系统,使设备运行、保养和维修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工厂和设备这个系统的综合效率。

同时,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企业间的资源,做到共赢,在企业内部也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调整企业设备维修组织形式。

       培养企业的操作人员的维修技能和维修思想,使得操作人员也是设备的保养人员,使得生产线既是生产活动主体也是维修活动主体,同时加强成本独立核算,提高员工注重保养设备意识。按生产流程对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逐步形成符合生产流程的设备管理模式,用跨职能的团队代替单一的职能机构。调整组织形式需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以设备生命周期内系统设备综合利用率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②采用扁平结构,按区域将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组成生产维修团队。这有利于对市场需求做出敏捷的反应,确保产品生产的高效和安全。

(3)运用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手段。

       ①建立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前期管理、维修管理、更新改造等各种规章制度。
      ②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特点和重要性,采用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③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的档案管理、维修决策管理等。通过对设备机械、电气等特点以及设备的历史故障规律和专家经验,建立设备信息系统: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价值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有效地改进设备管理方法。

(4)加强人员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

       ①加强在职干部的业务知识、设备管理知识的培训。对于维修工人培训,要特别注意培养掌握机、电、仪一体化设备的中高级维修技工。
      ②重视员工为核心的团队管理,加强团队的相互协作能力。团队成员应是复合型的人才或是多技能的操作工,除了掌握设备工程的知识外,还需要有很强的解决实际维修问题的能力。
      ③建立完善的维修绩效考评制度。考评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维修目标,有效地降低考评体系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