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仓储成本分析的意义
二、仓储成本是为完成货物保管任务而消耗的各种经济要素,其中一部分是仓库建筑和设备的投资与维护费用,另一部分为仓储保管作业中的劳动消耗。企业仓储成本是物流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总成本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仓储管理成本的大小。企业物流系统所保持的库存水平,对于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或为客户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物流管理初期,人们早已清醒地认识到,降低仓储成本,是继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
三、仓储成本分析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结合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资料,采用多种分析计算方法,对仓储成本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降耗增效的机会和规律。通过仓储成本分析开发出的信息资料,是正确核算仓储成本、制造仓储服务收费价格等策略的依据。
四、仓储成本的构成
五、仓储成本是因为储存或持有存货而产生的,是由投入仓储保管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费用构成的,它与所持有的平均库存量大致成正向关系。仓储成本的主要项目如下:
六、固定资产折旧和租赁费
七、独立经营的仓库以自己拥有所有权的仓库和设备对外承接仓储业务,附属仓库一般都进行相对独立的核算。两类仓库都需要按年提取折旧进入当期仓储成本。固定资产主要指建筑物、堆场、道路、运输工具、仓储机械设备等高值投资,这些投资在仓库建设时一次性投入,通过逐年折旧方式收回。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般在
八、企业仓储与设施不足时,可以向社会租赁仓库及设备设施。对外承租的固定资产每年需要交纳租赁费,例如仓储企业所使用的铁路线和码头不属于仓储企业,则应按协议规定来支付这些设施的租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和租赁费是仓储企业的固定成本,与仓储业务量间呈反函数关系,即仓储业务量增加时,单位平均,固定成本减少;当仓储业务量减少时,单位固定成本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仓储业务量仓储业务与固定仓储成本的关系。
九、设备维修费
十、主要指用于大型设备设施的定期大修理费用。每年的大修理基金从仓储经营收入中提取,提取额度为设备投资额的百分比,专项用于设备大修理费用。大修理费属于仓储固定成本。
十一、 工资和福利费
十二、 货物进出库的装卸费应根据装卸货物的数量
吨数或件数、所使用的装卸机械设备使用费、以及考虑货物的装卸难易程度确定。
货物存储费
货物存储费一般根据货物储存的数量、体积、时间、货物的价值及保值的要求等因素确定。货物加工费与代办费对货物进行挑选、整理、包装、贴标签等加工费应根据不同的规格要求确定其收费。仓储企业一般可从事的加工业务有:货物的分拣、整理、修补、包装、成组、熏蒸、代验、计量、刷标、更换商品包装、货物 的简单装配等;对客户代办业务包括代收发货、代办保险、代办运输等。
集装箱辅助作业费
集装箱辅助作业费包括折装箱费、存箱费、洗箱费以及集装箱修理费等,还包括仓储企业自有集装箱供用户租用所收取的租金。
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以上收入以外的收入。例如,拥有铁路专用线或码头的仓储企业还可收取用户使用这些设施的使用费,或将富余的或暂时闲置的仓库设施、甚至库房、技术条件租赁给用户并收取租金等。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说CIO的工作不好做,企业应用ERP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的效果非常难以量化,如果非要在这一片难以量化中找一些指标的话,“零库存”大概就是其中比较显眼的一个。
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说CIO的工作不好做,企业应用ERP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的效果非常难以量化,如果非要在这一片难以量化中找一些指标的话,“零库存”大概就是其中比较显眼的一个,所谓零库存,顾名思义,就是尽量减少企业库存,甚至压低到接近于零,从而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我们在一些实施企业信息化比较好的案例中,可以一而再的看到它们的“零库存”成绩。这些案例,介绍到其成功的意义时,往往无一例外的都说“库存资金占用降低了百分之多少多少”......
不过且慢,经过几年的企业工作实践,我现在越发对某些案例的内在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对“零库存”这个指标本身产生了怀疑。“零库存”或者说企业库存资金占用下降,真的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成绩的重要指标吗?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很有漏洞。
首先,企业设置库存存放货物的目的,第一是要保证生产供应,第二才是考虑库存占用资金的问题。如果不能保证及时采购原材料以满足生产,不管库存下降再多也毫无意义,因为你企业连生产所需都满足不了,谈别的已是多余。
其次库存本身来源于采购和生产消耗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采购本身是一件复杂的过程,往往做不到生产需要多少就分毫不差的买多少,比如你生产需要某原料10个,但是人家供应商的最小包装量就是100个,又比如某长期需要的原料当前生产需要10个,但是人家供应商说了,你采购100个以上我就大幅优惠....总之,出现库存是必然的,对库存的构成也要合理分析。
再次,企业的库存和企业的生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的生产量扩大,所需的原材料就必然会增多,在一个个绝对的时间点上,库存量的绝对数字往往也会增大。所以说“库存占用资金降低了多少多少”,其实非常含糊不清,并且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企业的生产出货量维持原状没有扩大,一旦企业的生产量扩大,不管其信息化应用好坏,其库存量的绝对数也是会增大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用一个简单的“零库存”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效果,虽然通俗易懂,比较显眼,但是却非常不科学。假如一个企业破产清算了,他也会是“零库存”,可你觉得那跟企业信息化有关系吗?
那么,企业信息化的效果,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比较合理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其一,就是ERP与实物库存账物相符,ERP系统中的库存数字是多少,库存实物中就有多少(误差率不应超过5%),也就是说,ERP系统中的库存数字,准确地反映实际,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是某一天或者某几天准确,而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期内,天天准确,月月准确。你觉得这很简单吗?据我所知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还真是不太多,很多企业觉得自己的信息化成绩显著,不过如果连你的系统都做不到账物相符,那这种信息化的成绩就太虚了。
ERP系统实施与实物账物相符,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需要背后一个庞大有效而严格的流程和管理在支撑。一两天库存准确容易,要做到天天月月年年库存准确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二,如果非要用数字或者指标来描述企业信息化的成绩的话,我觉得用“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呆滞料比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更科学。库存周转率就是测算物资在仓库中的平均留置时间,库存呆滞料就是在所设定的时期内(比如30天,60天,180天),在库存中没有被领用的物资量,占当时总库存量的金额比率。这两个指标都不是直接考察库存绝对数量,而是考虑其周转效率的。应该说,这两个指标虽然不是很显眼,但是却相对比较科学。
下一篇:材料成本控制之物料清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