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时化(JIT)
1. 什么是准时化?
“准时化”(JIT),就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只在需要时,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这也就是just in time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灾害、零停滞的较为完美的生产系统,并为此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2. 准时化(JIT)是怎样产生的?
日本汽车工业从其起步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技术设备引进国产化——建立规模生产体制——高度成长——工业巨大化——强化国际竞争力——出口日增对全球战略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从一开始的技术设备引进阶段,日本汽车工业就没有全部照搬美国的汽车生产方式。这其中除了当时的日本国内市场环境、劳动力以及二次世纪大战之后资金短缺等原因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他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虽然已很先进,但需采取一种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在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的话,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只是设备、人员、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至于生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
3. 准时化(JIT)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4. 准时化(JIT)生产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JIT生产方式的特点是零库存,并能够快速的应对市场的变化。如图所示,JIT生产方式要做到用一半的人员和生产周期、一半的场地和产品开发时间、一半的投资和少得多的库存,生产出品质更高、品种更为丰富的产品。
5. 准时化(JIT)生产方式的目标什么?
JIT生产方式将“获取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目标。
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JIT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 质量目标
Ø 废品量最低:JIT 要求消除各种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达到最好水平。
(2) 生产目标
Ø 库存量最低:JIT认为,库存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
Ø 减少零件搬运,搬运量低:零件送进搬运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装配件运送量减少,搬运次数减少,可以节约装配时间,减少装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Ø 机器损坏低
Ø 批量尽量小
(3) 时间目标
Ø 准备时间最短:准备时间长短与批量选择相联系,如果准备时间趋于零,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批量;
Ø 生产提前期最短:短的生产提前期与小批量相结合的系统,应变能力强,柔性好。
6. 准时化(JIT)生产的核心要素?
分析“精益生产方式”的内核,其构成要素很多,那么,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构成要素中,抓住核心要素,促使其他要素的不断改善。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构成“精益生产方式”主流的JIT生产的4个核心要素。
(1) 看板系统
看板系统是丰田公司为了实现JIT生产“按时按量提供所需物品”这个基本目的而开发出来的现场信息沟通系统。也就是,为了实现前后工序、相关生产线以及协作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以追求最少库存或在制品为目的,而采用的目视化看板信息传达方法。看板系统是“精益生产方式”实现JIT生产的最关键要素。
通过看板系统,实现三个目的:一是实现生产和原材料供货之间信息传达渠道的一致化,避免因情报误传产生的缺货或剩货;二是根据顾客(后工序)需求量(生产量)来调整看板的发放数,防止不必要的在制品或库存;三是实物与信息的一体化,便于目视管理,并通过对不必要物流的有效控制,确保定量定位实物管理的有效性。
(2) 生产均衡化
为了遵循“后工序取走多少,前工序生产多少”的原则,所有工序都必须拥有确保按时按量进行生产的设备和人力。然而,如果后工序取走物品的时间和数量总是浮动比较大的话,前工序自然会出现因生产能力不平衡造成的浪费现象,而且也有可能出现,为满足后工序要求,有余力时,进行过剩生产的现象,这自然违背了“按后工序取走量进行补充生产”的原则。而且,依此类推继续向前工序连带反应,将会导致恶循环。因此,从最终生产线开始,实现生产的均衡化,确保所有相关作业的负荷平衡,这也是实现JIT生产最基本的前提。
通过生产均衡化,同时也能达到以下目的:① 防止发生作业停滞现象;② 缩小零部件需要量的变化范围;③ 不仅生产计划的变更比较容易,而且现场应对计划变更的能力也比较强;④ 包括最原始材料生产线在内的整个生产连环系统,都可以用同样的思路制作“标准作业”,便于管理。
(3) 小批生产
实现生产均衡化的关键是生产批的最小化,即最终达到1件1批。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人们总有一种一次生产准备切换时间具有相对固定的想法,因此,总是力求通过增加批量来减小分摊到单位产品里的生产准备切换时间即生产准备切换费用。
然而,JIT生产要求快速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而1批产品生产提前期(Lead Time)越短,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JIT生产方式非常关注1批产品生产提前期的缩短。在此,我们举例说明。假设1次作业准备切换时间为1小时,单位产品加工时间为1分钟,生产批量为3000个单位。这时,这一批产品总的作业时间为:1小时+1分 * 3000/60=51小时。即批生产提前期为51小时。而如果压缩作业准备切换时间1/10即6分钟,生产批量也减小1/10即300个单位。此时,尽管生产3000个单位产品的总作业时间仍然是:(6分+1分*300)*10=51小时。但在不增加任何负荷的情况下,分10次循环生产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JIT生产追求小批化,关注生产提前期,关注生产准备切换时间的主要原因。
(4) 设备布置和多能工制度
JIT生产又一个重要的要素是,随着需求量的变化,作业人员可调整。在精益生产方式中有省力化、省人化、少人化的概念:省力化是指原来由人来做的作业用机器来代替的过程,这只是减少了体力,人数并没有减少;省人化是指通过调整设备与人之间的合理配合,减少人员数,但是浪费的动作并没有彻底消除,比如:通过1人看管多台机器来减少人员数;而在少人化概念中,除了单纯的人员减少外,更多含有根据需求变动能调整人员数的非定员制概念。因此,JIT生产关注的是少人化,从而避免由需求的浮动带来的人力上的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实现少人化,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 有利于调整人力的设备布置形式;② 培养多能工;③ “标准作业”的不断优化。在JIT生产中,有利于少人化的设备布置形式主要有U字型设备布置,而为了充分发挥U字型布置形式的优势,必须要求作业人员能够操作多种作业。并通过不断的改善活动,优化“标准作业”,有效应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7. 准时化(JIT)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准时化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需求量确定节拍
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销售计划与实际销售情况应该经常密切结合在一起。因此,确定生产节拍时,不应只考虑设备能力,还要通过需要量和运转时间来计算。总之,应将需要的产品、用需要的速度、仅生产所需要的数量。
(2) 后工序领取
生产计划仅对最终工序做出指示,后工序去前工序领取所需要的数量,前工序只生产被领取的部分,通过这种后工序领取(过后补充)的方式,辅助实现准时化。
另外,通过实行后工序领取的方式,消除了停滞现象,使问题点经常表面化。一般生产方式下,各工序把自己加工的产品送到后工序。这种情况下,前工序不管后工序进展状况如何,只管运送自己的产品,结果造成库存增加。有时也发生欠品,无法实现准时化生产方式。
(3) 按流程生产
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将需要的产品、仅生产所需要的数量,不应批量生产,而必须按流程生产。流程生产不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而且也减少浪费。
各工序在批量生产时,如果现在有库存,则造成生产流程的停滞、生产过剩的浪费、需要的产品供应不上。所以,按流程生产很重要。
无论工序长短,按流程生产的想法都一样,它是一个一个地按顺序加工零件,根据后工序的领取状况推进工序进展的机制。
8. MRPII与JIT的有何异同?
MRP与JIT结合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新趋势,MRPII与JIT的异同点包括:
(1) MRPII与JIT的目标相同
共同的目标:追求利润
两者均是“生产管理技术”
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产制造产品所需的固有的生产工艺技术,也称“固有技术”;另一部分是为了有效地、高效率地使用和组织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需要的技术,即“生产管理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技术交流发达的今天,各个企业所拥有的固有技术差别不大,影响企业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管理技术。MRPII与JIT正是两种不同的生产管理技术。
(2) MRPII与JIT的起源不同
MRPII起源于美国,JIT起源于日本。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企业间关系及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
由于JIT方式由日本文化氛围中形成,因此在企业间关系方面,JIT方式与代表欧美文化的MPRII有着明显的差异:在JIT方式中,企业与供应商是紧密协作和开放的关系,且强调和少数或单一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有利于保证供应的及时和供货的质量。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契约关系,企业与供应商是供需的市场买卖关系,因此习惯在众多供应商竞价方式下建立供需关系,这有助于获得有利的价格。
JIT方式(或者日本式)的企业之间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日本政府的政策:即日本政府通过维持行业适度竞争的产业政策和联合改组促进了核心企业与大量外围企业的协作关系,从而形成了卫星式企业组织。
(3) MRPII与JIT的哲理不同
MRPII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哲理上强调集成。JIT强调彻底排除浪费。
(4) MRPII与JIT的管理方法不同
MRPII是计划主导型的生产管理方法,即“推”(PUSH)式方法。这个生产活动被分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按预定的计划安排人、财、物等资源,有步骤地进行供、产、销等各项活动。后续阶段或环节的活动,基本上依计划由先行阶段或环节的活动结果来推动。整个生产活动依靠事先拟订的尽可能周密的计划安排而由了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秩序。
JIT则是现场控制主导型的“拉”(PULL)式生产管理方法,生产过程中前一工序的活动是按后续工序的现场需求来确定的。
MRPII强调计划推动,JIT强调需求牵引。
MRPII重视计划,JIT重视现场控制。
(5) MRPII计划中包含了JIT基本思想
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而实现这一思想的典型手段是“看板”。通过“看板”这一管理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准确地实现。
在MRPII的计划主要解决“在何时,需要多少量的何物”的问题。在其运算过程中同样遵循了“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的基本思想。
也就是说JIT与MPRII都致力于在适当的时候购买(或制造)适量的物料,既不早也不晚(不同的是MRPⅡ强调available,JIT强调Just-in-Time)。
MRPII与JIT两种管理模式都包含了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计划与控制。计划与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管理工作上的联体双胞胎。任何没有计划的控制工作都是无意义的,计划提供了控制的标准。
说明:MRP,物料需求计划,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
MRPII,制造资源计划,将公司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结合在仪器,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促使企业管理循环的动作。
9. 准时化(JIT)生产方式的技术体系是什么?
丰田准时化生产方式是一个包容了多种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下图明确而简洁地表示了丰田准时化生产方式的体系构造,同时也表明了该体系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0. 传统生产方式与准时化(JIT)生产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而JIT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能使物流和信息流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人为的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如表所示,只有“拉动式”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
传统生产方式 |
JIT生产方式 |
|
控制系统 |
推进式 |
拉动式 |
物流状况 |
上游加工,下游接收 |
下游向上游提出要求 |
信息流状况 |
工序与计划部门之间 |
工序与工序之间 |
物流与信息流的联系 |
分隔 |
结合 |
控制结果 |
容易造成中间产品的积压 |
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物” |
推进式生产方式:
推进式生产方式是按产品构成清单对所需的零部件规格和数量进行计算,得出每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的指令。每一生产车间都按计划生产零部件,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制定生产计划的部门,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或下游生产车间,但对下一道工序或下游生产车间当时是否需要这些零部件却不考虑。
如图所示,推进式生产方式的物流是从工序1、2、3一直到N-1,而信息流则是生产计划部门和每一道工序的虚线的延续。很显然,推进式生产方式的信息流和物流是分开的。
拉动式生产方式:
拉动式生产方式是由市场需求信息决定产品的组装,然后由产品组装来推动零件的加工。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车间分别向它的前一道工序或上游车间提出需求和工作指令,上一道工序和上游车间完全按照这些指令来进行生产。
如图所示,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物料流是从工序1、2、3,一直流到第N道工序,它的信息流则恰好相反,是从第N道工序开始,一步一步向工序3、2、1输送。因此,它的信息流和物料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