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是人机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人作用于机械设备,生产出物质财富;机械设备反作用于人,完善和丰富了人的劳动技能。通过技术、经济、组织等措施,对设备进行经济性、基础性管理,正确使用、精心保养、科学维修,适时改造及更新,使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不断改善装备水平,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为生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达到人机关系的综合平衡,实现科学、合理、高效地管理设备。
人作用于机械设备,其中人是主体,占主导地位;机是客体,占次要地位。设备管理人员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逐步做到对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以获得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它既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又是用好、管好设备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正确地操作和精心地保养设备;严禁违章和超负荷运转;按时检查加油,严格润滑制度,做到“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保持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正常;检查并紧固联接件;检查摩擦零件,以防过分发热;及时擦净油污、灰尘,做到“四无”(无灰尘、无杂物、无松动、无油污),“六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电、不漏气、不漏风、不漏灰),进行最简单的维修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利于掌握设备的动态,从而消除设备的小缺陷。
其次,设备管理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为提高维修质量,加快检修进度,要加强科学化的计划预修制。它是处理生产和设备维修矛盾的重要措施,其内容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为防止设备意外损坏,根据设备的运转条件和磨损规律,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保养、检查、校正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科学化的计划预修制。它的优点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设备,从而掌握了设备的全部状态,有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缩短维修时间,提高设备运转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反作用于人,机械设备在运转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坏。磨损使机械零件的强度和精度下降,甚至失去工作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机械零件的磨损具有各自的规律。如何发现和掌握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磨损规律,由个人禀赋、技术水平、工作能力而存在差异性,同时决定了能否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和科学检修。要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生产设备的运转率,这就迫切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及时正确地掌握生产设备的零部件磨损规律,再配上现代化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诊断技术手段,就能更好地使用生产设备,并对它进行及时修复,以防设备事故的发生,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从而同时完善和丰富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要加强设备管理的人机互动性,谋求人机关系的综合平衡,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认识。
这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设备管理的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设备管理的实际问题。系统化,要求人们认识所有生产设备就是一个系统。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即从总体角度来认识问题,以防止片面性和局部性的影响,统筹安排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中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的素质,是人们具有知识和能力的总和。使用和管理设备都是人去做的,人的素质高低和设备管理的发展有直接关系。设备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而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员工强化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意识教育,要提高员工的敬业爱岗职业素质,加强责任感;强化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以保证人的最大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证设备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汲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对设备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强调及时、正确。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完善的设备技术档案,做到各种台帐齐全,数据正确;加强配件计划性进购、合理贮存;强化全员设备管理意识,形成全员设备网络管理,责任到岗到人。重视设备使用、维修技术和费用情况的信息反馈,以便有效、及时、正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设备信息管理的现代化。
要积极促变,不断创新。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状态下,要不满足于现状,从先进性、经济性、可行性、合理性配套上去选型设备,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机械设备更加适应工业企业生产的需要。
设备管理者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机制宜地将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维修相结合,才能科学、高效、合理地进行设备管理。
总之,加强设备管理的人机互动性,谋求人机关系的综合平衡,注重人的因素,科学、高效地管理设备,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上一篇:TPM“四零”目标实施要素
下一篇:TPM管理实现的九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