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两者之间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关系。物流信息系统是服务于物流管理的重要工具,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需要基于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
物流信息系统是管理工具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以提高业务效率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平台。从管理的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统是为物流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采集、处理和交互的媒介和平台。
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管理采集各种信息
采集信息的方式包括人工录入、人工辅助录入和硬件终端自动采集。人工录入是物流信息系统采集到数据的一种基本方式,例如零担物流企业在受理一批托运的货物时,先让托运人先按要求填写托运单,然后才把托运单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人工辅助录入,例如网购,消费在下单购买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半人工的信息录入。条码技术(Bar Code)、二维码技术(Quick Response code)和无线视频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多应用于人工辅助信息录入。硬件终端自动采集,如车载监控设备能够对车辆的位置和速度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
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需要投入成本,人工录入的成本最高,效率和准确率最低;人工辅助录入的成本比完全依靠人工录入的成本要低,效率和准确率较高;而终端自动采集很多情况下是人工无法完成的,相对而言其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但完全依赖于设备的稳定性和终端作业环境。
物流管理需要什么信息呢?一般是物流过程中关键节点的信息,以及能够反映物流真实情况的有效信息。而信息采集是有成本的,例如某企业对运输过程的安全情况(车辆)采取全程的视频监控,这种移动式的视频信息采集,成本高昂。
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处理,为物流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
终端所采集到的信息,只是一些基础数据,例如车辆位置的经纬度。但是经纬度信息对物流管理没有任何意义,需要将经纬度信息与地图信息(GIS)进行匹配才能让管理人员识别车辆的真实位置,进而以此判别车辆的作业是否在安全区域。
物流信息系统有时候需要内置信息处理逻辑(软件),例如需要内置条码识别程序。商品的条码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编排,包装上的条码一般对应着商品的名称、生产日期等,但超市里的物流系统还需要设置商品的数量和金额等信息,以便收银员能够快速地为客户结算。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信息处理不仅仅是信息的展示(数字信息变成语言信息),还包括信息的筛选,按照管理逻辑的需要提取关键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为物流管理提供信息交互平台
管理是一个交互的过程。管理过程从获取信息开始,经过诊断分析进行决策,并将决策信息传递给执行层;执行层根据决策信息进行处理并反馈。管理过程的信息交互是一个循环、闭合的环。所谓管理上的交互就是管理层要能够获取现场信息并传递决策信息,而执行层需要接收决策信息并向管理层反馈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为物流管理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平台。物流管理上需要做到及时、准确和有效的交互,在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的条件下,管理往往是滞后式的事后管理,而具备了实时交互功能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让物流管理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对。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物流企业具备坚实的管理基础为前提。物流企业要在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上获得进展,就得先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物流信息系统只是管理所需的工具,如果管理的基础不牢,信息系统只是一种耗费资源的摆设。这就好比把一台电脑给小学生,除了可以打字、打打游戏、上上网,没什么大用;但是把电脑给一个IT高手,他可以搭建系统架构,可以做网页,可以阻击黑客对局域网的攻击。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这样的管理基础:明确的管理目标、顺畅的管理流程、确切的角色职能。管理目标不明确,信息就失去意义,信息系统的功能就得不到应用,信息化建设也就失去意义。管理流程不顺畅,信息系统的逻辑就走不通,就算信息系统逻辑是顺畅的,但也与具体的管理流程不匹配。对岗位及角色职能没有确切的定义,就无法规范岗位的职责边界,管理决策的信息就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接收对象,管理会陷入混乱,就算信息系统功能再强大也无法发挥作用。
注:本文转载自《精益物流原理-精益物流的十四项原则》第2章的第3小节
上一篇:MES的五级修炼!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与精益化融合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