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管理咨询——提供企业精益战略管理咨询落地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值得信赖的精益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MES方案怎么写?5部成篇! 发布时间:2017-12-01         浏览:

MES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多个业务领域、多种技术和多专业,如何写好最难的投标技术方案呢?工知哥根据多年经验,为大家进行梳理和分解,帮助发愁的你写出好方案!

 

MES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

 

·       生产、质量、物料、设备、能源、人员等各个业务管理领域

·       自动化、网络、软硬件、工作流、统计分析等多种技术范畴

·       从项目启动到系统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时间跨度很长

·       多工种、跨专业的项目协作管理

 

内容这么多,技术方案就会很复杂了;而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投标技术方案,时间短、任务重,还涉及与商务的配合,投标方案最为难写。工知哥参与投标,拿了有二十几个工厂MES系统项目;当然丢的更多,也算是久病成医了。工知哥就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工知哥认为投标技术方案可以拆分成5个部分,5个部分承前启后,组成一个完整的方案陈述。包括:分析和思路、总体设计、方案展开、全生命周期服务;第五部分可以称为彩蛋部分,例如关键点说明、远景规划等客户最为关注的部分,可以直接打动客户。

 

 

 

 
1.分析和思路 
 

客户找咨询顾问肯定是来解决问题,而且客户对自身的问题表象是很清楚的,但根源在什么地方才是客户最关心的。作为顾问,一定要摸清脉络,而且能够深挖根源。这个部分不仅要罗列客户自身已知的问题和矛盾,更要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予深入剖析,挖掘真正的痛点。

 

找到问题了,就要解决问题。先定个小目标,让客户感觉到与他们的期望相符。从现状到目标肯定有差距,那就要说明差距在哪里,用什么样的路径逐步走向目标。要给出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让企业看到未来的可行之路和近期可以达到的目标。

 

作用:都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这个部分一定要让客户信服,认为你懂行业、懂企业,真可能解决问题。

 

特点:跌宕起伏。让客户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下坠得越深,上冲得更高。

 

小贴士:为避免某些问题过于尖锐,客户脸上挂不住;可以换个角度,说是这个行业的通病。

 

常见问题

1.     缺少现状分析和痛点剖析;或是写得太通用,客户感触不深

2.     缺少清晰的目标和路径指引,甚至千篇一律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部分非常重要,在评标环节,评标专家通常一天会看4-5家的标书,详细的内容不一定会看,但总体设计一定会着重去阅读。总体设计通常包括从业务到技术的相关架构:

 

作用提纲挈领,是对后续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方案的精华所在

 

特点大开大合,让客户能够方案思路开阔、技术完整

 

小贴士一图胜千言;大气详实的图非常体现你的专业水平。

 

常见问题

1.     总体设计的力度不够,浅尝辄止

2.     缺少一部分内容,如网络架构或集成架构,不能给专家和客户一个总貌

 

 

 
方案展开
 

详细方案部分多是总体设计方案的展开,也是整个技术方案文字最多的部分。详细方案部分通常可以包括如下部分:

 

作用这是整个方案的主体部分,必须详实具体

 

特点需要层层深入,从业务需求满足到技术实现,直到看不见的性能设计;用业务引导技术,以技术支撑业务;

 

小贴士这部分内容比较多,经常会有几个人合作完成,一定要注意前后呼应,经常会发现名词、说法不统一的问题。

 

常见问题

1.     业务方案缺少与业务流程的结合,更多地是在描述软件功能

2.     集成部分着重描述技术,重要的业务交互没有深入思考

3.     对于IT基础设施和网络缺少深入细致的方案,这点MES厂商经常会受到客户的挑战,认为对市场和技术不懂、选型落后

4.     对于安全和可靠性缺少分析,这也是MES厂商的弱项,可又是客户非常关心的点

 

 

 
全生命周期服务
 

MES系统一旦建成,将是工厂的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建设者,不仅要考虑系统怎么建成,还得考虑质量保证、系统运维、知识转移等方面,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转良好。生命周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 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

 

2. 培训和知识转移

 

3. 质量保证和系统运维

 

4. 后续支持服务

 

作用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客户安心放心

 

特点全面周到,体现运行、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全面服务

 

小贴士一般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项目管理系统和运维体系,但这部分还是需要与当前客户的业务状态和管理特点想匹配

 

常见问题:

1.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不合理

2.     对于培训和知识转移的考虑不够

3.     缺少体系化的系统运维组织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