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新能力
要不断地提升我们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我们联合创新的机制。
对于一些重大关键工程,要使用国家的专项去推动和引导;
对于一些我们企业为主体去开发的项目,要不断地推进去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这种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对于我们大量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要进行所有权的改革,允许个人持股甚至作价出售,去推动它的产业化;
再一个,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跟踪世界新技术发展,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当中占领先机。
优化人才供给
提高制造业协同发展水平,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包括产融结合,包括产业与科技的协同结合,还有制造业人才供给体系。
我觉得,制造业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各种条件,但是最重要的是人才。美国最近刚刚发布的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领导战略》三大任务里面,有一个培养和培训适应高技术发展的劳动力,因为最终的创新还是要靠人,我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
我们高端的制造业人才需求很旺,但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的步伐跟不上。
三个层次的人才:
第一个,是企业家资质人才的再培养,有一套政策;
第二个,就是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适应新时期的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个,加强技术学院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蓝领工人,要把一千多所大学里面的普通大学、学院改成技术学院,专门从事高等级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这些措施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主动地采取了许多大开放的政策,包括扩大放开准入,包括有一些税的调整,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在这一方面,我相信中国未来会越来越开放,在全球化当中,中国是维护全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全球化的战略不能够自我封闭,不能够破坏全球的经济发展的秩序。
完善制度环境
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政府的职能要怎么去正确地履行?是过度地、深入地参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参与具体资源的配置呢?还是说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我觉得肯定是后者。
僵尸企业,该倒闭的企业为什么不倒闭呢?地方政府过度干预,这个企业不能倒闭,你倒闭以后银行受不了。当地这个企业5万人,要是倒闭了以后,那当地就业就成了问题,政府给你贴一点钱你也别倒闭。然后跟银行一起来讲这个企业的好,你给我贷新还旧,在银行的账上来体现,我这块资源是健康的、优质的,实际上是一个呆坏账。有的还债转股,这个债务有两百亿元、三百亿元债务,一百亿元债务我给你投一点,另外一百亿元债转股,转成银行的股份,但是它已经不是优质资源了,它是风险。
我觉得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以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如何能够使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有一定的决策权?
上一篇:制造部门对工业工程的十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