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塾长钧启:
我经营委托代工食品加工业,公司拥有40名正式员工和70名非正式员工,近年来无论营业额、利润率都往下滑落。特别是盈余已经呈现赤字,如何恢复早期的业绩是眼前最大的课题。
还有,这样说有点突兀,但是我还想请教塾长“想培养出成长型的企业风气,应该怎么做”。
我是第三代经营者,五年前才接手父亲的事业。我认为所谓的经营成果,应该与各个工厂、营业部门以及行政部门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部门的员工应该负很大的责任。也因此,我认为经营者有必要与员工具有共识,相互理解,建立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想法,一上任我就提出应该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希望公司上下能秉持同搭一条船的心,培养积极努力的企业风气。为了让经营理念彻底植入人心,我特别重视启蒙教育,在晨间会议、日常会议中特地抽出时间,对员工讲解我一贯的理念。
问题是员工的反应距离我的理想很远,即使目前公司运营非常不景气,开会时也听不到任何积极的发言,大家都忙着找理由推卸责任,对如何完成业绩、营运结果完全不具责任感。虽然我日夜努力,想构筑良好的企业风气,并持续地训练员工,但却没收到任何效果。
我想,自己的能力不足是原因之一。还有,由于我也继承父亲在同业公会里担任的公职,参加会议与接待额外的客人让我更加忙碌,即使如此我依旧全力以赴。
想请教塾长掌握人心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为了建构能根植在员工心中的企业风气,我本身应当如何努力?做好哪些工作?
谨此向您致意。
02
敬复OO同学:
来函收悉。
身为第三代经营者,我想你是非常用功的,你具有很优秀的经营理念,但是眼前你必须做的,不是彻底执行此理念,而是实际去了解现场员工的状况。
就像你在信中说的“所谓的经营成果,应该与各个工厂、营业部门以及行政部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你也提到“这些部门的员工应该负很大的责任”。事实上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很大的误解。假如想得到成果,是无法将责任丢给员工的,唯一的方法是你自己亲临现场去掌握一切状况。因为对经营者而言,“利润就在工作现场”这句话才是真理。
既然你的公司属于委托代工,利润率本来就很低,因此本来就应该更严谨地管理公司的收益。由此可以推算,你应该重视进货,也应该要求不断提高产能。
照理说,此时的总经理应该在现场指挥,做到比谁都了解现场作业才行,结果你却躲在办公室内,我认为这才是你的问题所在。
眼前你必须做的是,彻底去了解所有的材料,设法找到连同业都还没发现的廉价材料,然后自己开着卡车去进货。此刻的总经理必须自己身体力行,亲自去挖掘比谁都便宜的材料,用比谁都低的成本去调度原材料。就因为身为总经理的你,一直没有把目光焦点放在公司内最重要的工作现场上,公司业绩才会节节下滑。
经营理念这种东西,是每天在工作现场严格要求员工去执行,然后才形成概念。如果经营者根本不了解现场,只是要员工先执行理念或培养企业风气,那是没有意义的做法。我相信你的员工心中一定嘀咕着,“总经理是个完全不了解工作现场的呆瓜,尽说些不知从哪儿听来的高超理论”,认为你是呆子,而你的无端忙碌就是证据。因为同业之间的义务、访客、会议这些工作和公司的生产现场根本扯不上关系呀!
这也是第二代总经理容易犯的错误,无论面对第二、第三代总经理,前一任经营者通常只教他们宏观经济学中的“帝王学”,而忽略微观经济学中的“工作现场学”,因此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现场。事实上,创业者因为自己辛苦经营公司,所以从现场各个角落到公司整体事务,他都了若指掌。因此继承者也应该像他一样,经常进出工作现场,了解现场的状况才行。假如你对现场不够了解,那么你的帝王学也是无法实现的。就算现在才开始也不晚,请到现场去了解他们,就你亲眼所见,去培养自己的危机意识,重新构建你的公司。
顺便一提,我平日常强调的“经营里面需要具有哲学”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与我前面的说法互相矛盾,其实我只想解释为什么企业需要经营理念和企业风气。
刚才已经说过,身为经营者,一定要比任何人都了解现场。接着要强调的是,身为经营者,应该工作比任何人都多,比任何人都严格要求自己才行。因为公司内只有经营者可以为公司注入生命力。如果用同样严格的尺度来要求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受到伤害。走到这一步时,就会发现“为何如此严厉地对待员工?为何对员工要求如此高”。于是你必须找理由,也就是所谓的理念或企业风气。
对我而言,一开始的理念非常简单,“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如此而已。因此,面对还有话要说的员工,我就可以说出“为了每位员工的幸福,我比任何人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你却置身事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到了极限,我无法容忍你了”类似这样的话了。
我的回答可能太严厉。但是我希望你能让员工说出:“不知怎么搞的,我们的呆瓜总经理,最近不但每天一大早就来现场看东看西,开会时,也开始就现场的实况一一提出指示。我有点招架不住了。”盼你再接再厉。
谨此向您致意。
本文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