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管理咨询——提供企业精益战略管理咨询落地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值得信赖的精益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益知识 > 现场管理 >
为什么作业指导书就是执行不到位? 发布时间:2021-12-09         浏览:

 

我是一名生产主管,我常常面对如下问题:

此类问题频繁被稽核,客户稽核,体系审核、IPQC稽核、班长定时清查,每次稽核总能找到一两条。

结论是:管理不到位,员工执行力差

今天抽点时间,剥一剥这类问题,到底是什么鬼,让员工宁可顶着大额罚款,冒着张榜批评的风险来违规。以作业指导书为例,梳理了几个问题:

01

为什么会有管理流程,管理规定?

02

回到问题本身,作业指导书是什么鬼?

 

  • 员工个人行为,故意抵触执行(通常极少);

     

  • 员工培训体系有缺陷,没有把员工教会。二流企业做培训,基本是灌输法为主,以培训签到表为证,培训效果无法验证,合不合格无法验证,基本没有什么岗位培训资料,全靠指导人员的经验和现场的作业指导书;

     

  • 生产准备环节有漏项,目前基本是作业指导书发放制,生产准备和切换线时,都要有一个悬挂作业指导书的过程,未执行到位;

     

  • 管理不到位,稽核频次不够(1次变3次)。

 

从根本上讲,员工觉得作业指导书真没什么卵用,你懂得,迫于淫威,所以才有了执行扰乱环节,即使经常见到罚款,也会偶尔搞忘。

 

我没有什么新的观点,我讲讲我见到的一些事。

 

【案例】作业指导书是如何写出来的?

 

有一次加班,我见到办公室的几个同事,加班2小时搞定一套作业指导书,然后固有流程:签字/打印/下发/执行,工程师任务完成,本月项目奖金又能提升几个点。

 

这就是一份作业指导书的诞生过程,有时候会问自己,这样的闭门造车真的好吗?常常出现图文不符,参数和实操不符,询求原因:参数是根据研发的技术文件定的,不符合暂且也不能改,所以参数不符;图片是复制粘贴的,有些忘记删除了,有些目前还没有图片,所以就图文不符,想想也是个挺滑稽的事情。

 

口口声声说要按作业指导书执行,闭门造车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性怎么样?想想也能明白结果。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执行,除了教育和稽核,真该思考一下,这作业指导书有什么卵用?白白浪费了工程师和稽核者时间(无根之萍)。

05

测试一下你们公司是不是阶层式的管理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62,="" 62,="" 62);=""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24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查一下暴露出来的和员工相关的问题,解决了多少,解决的比例有多高?

     

  • 现场发生一次异常,大概多长时间有支持团队到场,多长时间能彻底解决一个问题?

     

  • 看看公司对于工程师的宽容度和对于员工的宽容度,有多大差距?

 

是不是瞬间感觉回到了封建社会?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破除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障碍,那么执行也只是个笑话,不仅仅是作业指导书,设备点检表,其他类管理执行道理是相通的,这是意识问题,对抗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阶层意识,怎么可能说变就变成服务意识了。

 

服务意识是什么?就是能站在操作者的角度上想问题,比如设备点检表,除了要求点检哪些内容,是不是也要考虑下什么方式能更利于操作者执行?更不容易出错,就是这种心态和出发点。

 

意识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对于工程师要求确实有些苛刻,但是做为管理者,必须在这方面有所坚持,这是我的观点。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被我扯了这么远。占用大家不少时间,乐呵一下。不用严肃的眼光看待问题,但做事要严肃认真。各位看客,你们有什么观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