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管理咨询——提供企业精益战略管理咨询落地解决方案服务,企业值得信赖的精益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益知识 > 精益品质 >
万恶之首“不良品”,改善一二三四 发布时间:2021-12-10         浏览:

 

不良品是指:不能满足品质规定的产品;不良品是万恶之首。管理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与不良品作斗争的历史,只要有生产活动存在,就有不良品的存在,改善品质将是我们的首要责任。

 

 

01

P、D、C、A循环圈滚动理论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循环的工作程序,四个阶段,品质体系按照管理循环运转时的特点:

 

1.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

 

2. 以预防为主就必须在产品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充分重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的重点从品检把关转到预防上来。这不仅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可以减少许多因品质问题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

 

3. 开发设计的把控很重要产品设计上若存在品质问题,无论制造过程怎幺严格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存在"先天不足”。所以要求产品设计过程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切实抓好产品设计过程的审核和鉴定,做到早期报警,把品质问题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在方法上,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揭示品质运动的规律。

 

4. 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到预防作用。无论是工序能力的测定或使用控制图,都需要通过产品检验取得一批或一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方能实现。这种检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判断一批或一组产品是否合格,而是为了计算工序能力的大小和反映生产过程的状态。如发现工序能力不足,或通过控制图表明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状态,则要采取技术组织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5. 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件与巡检起到预防作用

当工厂开始加工一批产品时,一般应进行首件检验,当首件检验合格并得到认可时,方能正式成批投产。当设备进行修理或重新调整后,也应进行首件检验,其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出现大批不合格品。

 

正式成批投产后,为了及时发现生产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无出现不合格品的可能,还要定期到工作现场现场去巡回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预防不合格产生。

 

02

原因分析

 

 

 

1. 所谓原因分析,就是为了预防产品缺陷发生,防止发生类似影响产品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的故障,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潜在的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提前预防和消除隐患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高故障率导致废品率增大,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是故障变化量的函数,即故障种类数量越多,质量越低,反之亦然。缺少一个有效的故障信息早期报警系统,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也会降低产品在使用中的性能。通常,故障分析可以分为早期性故障分析和失效分析两类,

 

2. 故障分析的要点

  • 应用固有技术和经验;

  • 一个不漏地列出所有构成产品系统的各个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并进行分析;

  • 分析这些故障发生后将会造成什幺影响;

  • 测算故障发生的概率;

  • 比较故障影响的轻重

  • 分析故障检出的难易程度;

  • 找出重点;

  • 提出设计中重点改进的项目。

 

03

改善对策

 
 

 

不良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应有对策。

 

暂时对策:

 

  • 暂时对策是"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 暂时对策是针对已发生、已出现的质量问题而采取的、事后性质的措施。它始于品质问题的识别,并包括采取措施以消除或减少问题再发生,也包括对不满意产品的返修、返工、追回或报废,以及客户的抱怨处理等,但重要的是消除产生品质问题的原因。

     

  • 暂时对策也可以用于包括诸如程序和体系的更改以实现质量环中任一阶段大品质改善。

     

  • 暂时对策是品质改善的必要手段之一。

 

永久对策:

 

永久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永久措施是针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后可能发生的品质问题事前预防性质的措施。它体现了现代品质管理中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与暂时对策相比,永久对策的效果更好,但其制定要求有更高的技术能力,且需更多的投资。永久措施的制定需考虑涉及到供方和顾客的风险、成本和利益等因素,同时还要与产品的设计、生产的成熟性、产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顾客或合同的特殊要求、相关法规的要求等各种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同样,永久对策可用于包括诸如程序和体系的更改以实现质量环中任一阶段的品质改进。永久对策是品质改善的必要手段之一,它象征着更高水平的品质改善。

 

04

标准化的重要性

 
 

 

所谓标准是指企业一切品质活动的依据和规定。它体现在一系列技术和管理的"文件"上,它是开展品质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的依据。

 

标准化工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主体。它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及包装、贮存等所规定的应该达到的标准。管理标准是关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要求的规定。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

 

  • 标准化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措施;

     

  • 产品的研制和设计,采用现有各类标准,可以缩短设计、生产准备和制造周期,可以组织专业化生产,减少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 产品品质是以技术标准为依据的,“有高水平的标准才能有高品质的产品”,标准化是提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以促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活动合理化、制度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 标准化还是联系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纽带,对安全和卫生等,也有重要作用;

     

  •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使我们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一个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