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搞好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对质量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如何理解质量的内涵呢?
人们对“质量”内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根据当今的主流质量概念,产品质量由以下两个层次组成:一致性质量→ 适用性质量
合格质量:指产品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程度。客观。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忽视顾客的需求。
适用性质量: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这是主观的。主要是从客户的角度。它强调顾客的需求。
二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性决定遵从性,遵从性使适用性得以实现,而遵从性只有在适用性的前提下才有价值。
随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ISO9000中的质量定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ISO9000:2000中,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产品、过程或系统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固有特性:指某物或某物的固有特性,尤其是永久特性。如机械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质量特征→ 质量参数)。
相应地,特性是指产品完成后,由于不同的要求而添加到产品中的特性,如产品价格、交付日期、保修期、运输方式等。固有特性与给定特性有关。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暗示的或必须满足的要求或期望。
1.明示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的要求。
2.通常隐指组织、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惯例。
3.必须履行是指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履行。
4.不同的相关方可以提出要求。
狭义质量:仅指产品的质量,涉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在工厂所说的产品质量只涉及设计、开发和制造,测量指标是我们通常的技术标准、检验标准和其他要求。
广义质量:不仅指产品的质量,还指过程和系统的质量,涉及产品、服务、个人、过程、工作等多个方面。
(1) 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
(2) 质量可以振兴国家
(3) 质量能振兴工厂
(4) 质量能让人快乐
ISO9000:2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指挥和控制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协调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 质量检验阶段(二战前)
(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
(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起)
(4) 质量管理的新发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组织依赖于他们的客户。因此,组织应该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领导者确定组织的统一目标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维持一个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各级人员是组织的基础。只有充分参与,他们的才能才能使组织受益。
将相关活动和资源作为一个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获得预期的结果。
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系统中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提高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组织的整体绩效应该是组织的永恒目标。
有效的决策基于数据和信息分析。
组织及其供应商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可以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上一篇:生产与质量不和谐,该如何平衡?
下一篇:质量意识的误区及其矫正